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37000dcm威尼斯

学术讲座—2024年储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第一期)

一、讲座主题:2024年储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第一期)

二、讲座时间:2024年3月29日 

三、讲座地点:  (王航杰  15321299518)

四、主讲人:

1、于国康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研究技术专责 

2、赵俊屹  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中心调研员/教授级高工 

3、张俊峰  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4、熊连松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5、成前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部业务经理

6、魏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研究所技术专责

7、吴启亮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专职

五、主讲人简介:

(一)主讲人:于国康

主讲人简介:1、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室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研究技术专责。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和工程咨询工作,牵头开展新疆电网“十四五”滚动规划修编,参与南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挂图作战图”,参与国网公司总部储能类科技项目3项。参与新疆电网规划、评审80余项,完成专题研究20余项,参与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科技项目4项,获得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国网经研体系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ei论文2篇,核心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讲座内容:发言主要介绍构网型储能在新疆电网中应用和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在新能源富集区域应用构网型储能可以增加系统短路容量,增加新能源并网友好性与消纳能力;在网架薄弱区域应用构网型储能可以在电网发生故障前后能够维持一定的同步机组特性,自然输出有功或者无功功率,抑制系统暂态过电压;在直流换流站近区应用构网型储能可以调节系统内部阻抗,提高适应性,替代部分电网调相机等设备,抑制机组暂态过电压。最后,针对后续构网型储能在新疆电网中应用和发展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二)主讲人:赵俊屹

主讲人简介:山西省电力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国际电工委(iec)sc 8a中国工作组、iec《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承载力分析导则》中国对口工作组成员,ieee  pes风光水储中国組常务理事;国家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委会(sac  tc446)、全国太阳能光热标委会(sac  tc565)、国家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光伏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太阳能光热学术委员会委员、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之“拔尖骨干”人才。

讲座内容:随着新能源规模化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阶段性核心矛盾问题,已由局部的电压和消纳问题,转入到大系统区域性的频率波动和调节储备裕度问题。如何引导和发展、应用好新型储能,充分发挥其调节能力和系统的稳定支撑能力,已成为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际示范案例,分析了市场化环境中构网型储能的功能和成效,提出个人思考建议,供广大发电系统和新型储能领域同仁共同研究探讨,为新能源发展提供有力贡献。

(三)主讲人:张俊峰

主讲人简介:ul tc300标委会委员(ul300/ul1058/ul1254/ ul1384/ ul2127/ul2166/ul2775)、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观察委员、中国消防协会固定灭火系统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消防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住建部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科技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工业建筑和电化学储能系统灭火技术研究,先后参加了应急管理部重点科研项目“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安全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9xfcx51)、公安部消防局重点科研项目“城市综合管廊火灾风险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jsyjc48)、公安部消防局重点科研项目“城市综合管廊火灾防控研究”(项目编号:2016xfgg06)等省部级项目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成果登记1项(登记号:津20210490),公安部科技成果1项。获得应急管理部灾害防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加了10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编制工作。

讲座内容: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224.2gwh,同比增长40.7%,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203.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0.9%。中国新能源产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中国动力。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397.8gwh。在电化学储能发展如火如荼时,我们应重点关注储能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近年来,全球各地发生了多起69储能电站失火事件,因此,电化学储能消防安全是制约储能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国内外储能标准法规研究及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火灾特性,对目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常用的七氟丙烷、全氟己酮、水喷淋及气溶胶灭火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针对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最佳灭火系统方案。

(四)主讲人:熊连松

主讲人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者。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系统交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优秀结题)等课题;在变流器同步机异构设备互联系统多尺度动态特性分析、暂稳态电气波形多组分参数开闭环混合检测、变流器装备多维度协同抗扰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创性成果;发表sci/ei论文86篇,其中一作esi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累计被引2100余次、谷歌h因子24,21位院士(含8位中国两院院士)、60位ieee fellow、67位国家级人才曾正面引用;曾荣获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中文会议论文奖(7次)。 

讲座内容:报告将聚焦电网的频率安全运行需求以及新能源、储能等变流器电源的经济运行需求,探讨能够同时兼顾“安全”与“经济”需求的变流器电源调频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新型电力系统的物理结构及其动态特性演变规律;新能源与储能装备参与电网频率控制的必要性;典型的新能源与储能并网变流器调频技术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经济技术挑战;变流器电源调频功能定位分析,频率轨迹规划技术实现变流器电源安全经济调频的基本原理,规划频率轨迹驱动的跟/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技术及其实现方法。

(五)主讲人:成前

主讲人简介: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现任华能清能院储能技术部业务经理,主要负责储能变流器及变流升压系统研发及工程应用相关业务。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牵头发布团体标准1项;负责华能集团科技项目1项、华能清能院院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华能集团科技项目4项,华能清能院院基金项目2项,承担/参与储能变流器、精细化管控、集成等方面研究,获第九届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山东莱芜100mw/200mwh储能电站、世界最大单机40mwh/35kv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研发和建设工作,累计参与储能项目超2gwh。

讲座内容:构网型储能系统以电池为能量载体,储能变流器(pcs)为传递媒介,通过虚拟同步机等构网型控制核心实现类似同步发电机频率调节和电压控制能力。具备高短时过载、惯量支撑、阻尼控制、黑启动等功能,可实现储能系统电网友好接入,支撑电网的主动安全。目前,西藏、新疆等多地发文鼓励甚至强制配建构网型储能,多家企业已经具备或储备了构网型储能的技术能力,并逐步落地系统项目。但构网型储能究竟该如何建设,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示范项目的应用,对构网型储能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提升系统惯量、增强电压与频率支撑能力、控制短路容量和改善电网阻尼特性等进行了有效验证和探索,将加速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实践落地。该技术推广应用对于提升储能系统电网友好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特性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六)主讲人:魏巍

主讲人简介: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专责,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网源协调和新能源并网特性分析工作。先后承担并参与多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及相关电力行业国标、行标的编制工作,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等奖4项,2等奖2项等。

讲座内容: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增高,局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缺少同步支撑电源,短路电流水平不断下降,呈现弱交流电网特性,宽频振荡、暂态过电压、锁相失步等新能源并网稳定问题相对频发,构网型技术是提高弱电网短路能力、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近期,构网型技术得到高度重视,西藏、新疆政府发文鼓励在新建新能源场站配建构网型储能电站,构网型技术可能迎来快速规模化发展,本报告主要围绕构网型储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及相关的性能指标要求。

(七)主讲人:吴启亮

主讲人简介:博士,浙江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工程师,现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技术研究室氢能技术专职。长期从事可再生能源梯级利用、氢能等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参与我国首个电氢直流微网、首个海岛氢能工程、首个乡村氢能零碳综合能源园区建设,有丰富的研究与开发经验。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负责国家电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各级标准编制十项,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获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讲座内容: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各国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面对日益复杂的能源开发形式及我国资源分布差异大的地理局限性,发展长时储能至关重要。氢储能能量密度高,制储用全过程零碳排放,是利于环境友好的跨季节、跨区域清洁储能手段,能有效缓解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难题、促进地区能源资源输运调配、辐射工商运等领域减碳。构建电氢协同微网是对绿电-绿氢-保供电的重要尝试,通过分析电-氢转化应用中的关键难题,以浙江电力公司的实践示范为参考依据,基于技术创新、运行实效,证明了电氢耦合微网技术的可行性,还体现其在长时能量存储与快速调节能力方面的优势地位,并针对目前技术现状,对氢用于电力储能上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启发电氢技术研究验证、促进电氢协同网络构建。


网站地图